

(通讯员 杨平文萱 陈可欣 杨蔚洲 史英华)近日,我校体育学院“路漫桐花 笃行万里”社会实践团在祁东县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由文旅局牵线联系,对祁东渔鼓非遗传承人邹华春展开采访,围绕这一传统曲艺的发展与传承深入交流。
采访中获悉,祁东渔鼓作为湖南渔鼓重要分支,地域特色鲜明,因语言差异形成起伏较大的旋律风格,与湘北渔鼓等平缓风格区别显著。其历史与道教文化相关,早期为民间艺人谋生手艺,1978年“祁东渔鼓”名称正式确立。
谈及发展挑战,非遗传承人指出三大难题:方言特性限制传播范围,改用普通话则失却“俗文化”本真;年轻人受智能设备影响,鲜愿花费8-10年钻研技艺;渔鼓“劝人向善、传递生活智慧”的文化内核缺乏认知渠道,难以吸引年轻群体。
关于文化价值,传承人介绍,渔鼓属“口传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蕴含于表演中的文化信息,兼具劝善育人、传播生活智慧的社会功能,作为“俗文化”是高雅文化的根基,应坚守民间特色。
在传承路径上,实践团成员认为需注重兴趣培养,借助现代科技扩大传播;既要坚守核心内涵,又可适度融合现代元素创新;传承更需超越经济考量,如传承人秉持的信念——因责任与热爱坚持传承。
采访结束后,团队呼吁年轻人以执着精神对待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积极参与传承实践,在探索中助力渔鼓焕发新活力。
编辑:武维拉
审核:梁一然
责编:宋嘉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