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李怡涵 占一婧 梁果)7月10日,历史文化学院团委“矿世流丹,万古长新”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酒店塘社区,探访该地历史悠久的汞矿遗址,并与新晃中兴总公司留守处党委书记彭凤美、新晃汞矿老矿工李德宪等进行了深入访谈。
访谈中,彭凤美向实践队成员们介绍,新晃汞矿分为矿部遗产区、淘沙溪遗产区、酒店塘遗产区及老虎坳生活服务遗址区,不仅拥有旱矿资源,还富含水矿。这些区域保存了大量历史建筑和设施,是研究中国汞矿发展的重要史料。
李德宪以其自身丰富的经历和独到的见解,对汞矿的辉煌历史与变迁过程进行讲述。他提到,新晃汞矿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期间,汞矿经历了私采、官办、合并、分开等多种变迁,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国有,成为重要的工业资源。通过阅览汞矿史料并结合李德宪的讲述,实践队成员感受到了汞矿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作为新中国重要的汞矿生产基地,新晃汞矿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技术革新与社会影响深远。如今,新晃汞矿虽已停产,但其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此次访谈不仅为实践的后续开展增添了丰富的史料,还加深了实践队成员对新晃汞矿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了成员们保护和传承汞矿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审核:邸宏霆
编辑:伍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