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耿梦欣 江晓语 金怡辰)为响应湖南省“四位一体”耕地保护方略对文化传承的号召,7月10日,我校世承书院“承梦育人,语润童心”志愿服务队走进衡阳市珠晖区魏家咀,开展农耕用语专项调研。
调研团队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多位经验丰富的农户。拥有50余年务农经历
的老人邓大云向团队成员系统介绍了辣椒、黄瓜等蔬菜的种植流程。从整地育苗到农家肥施用,他对传统农耕技术体系进行讲解,展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实践智慧。
调研显示,当地农具用语地域特色鲜明。“锄头”“耙头”等传统称谓仍高频出现于日常交流,但随着生产方式革新,“镰刀”等词的使用大幅减少,逐渐退出农耕场景。调研还进一步揭示出耕地文化代际传承危机。年轻一代在农事交流中多使用“潜水泵”“收割机”等现代农机术语,对“浪耙”“蒲滚”等传统农具名称已颇为陌生。在农耕谚语调查中,35岁以下的农户大多仅听说过“九油十麦”,却不解其中蕴含的农耕智慧,这一现象凸显农耕语言传承困境。
此次调研不仅为湖南省耕地保护文化传承提供了鲜活案例,更让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守护“耕以养身,语以传魂”的文化根脉的重要性。未来,志愿服务队成员将持续深化调研,为湖南“四位一体”耕地保护方略注入文化活力。
编辑:毛毛雨
审核:唐晓曼
责编:宋嘉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