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耿梦欣 江晓语 王鸣睿)7月9日下午,我校世承书院“承梦育人,语润童心”志愿服务队开展教师访谈活动,与一线教育工作者探讨普通话推广意义与路径。
访谈中,教师们反映日常工作以普通话为主,但在家庭或社区场景中会切换至衡阳方言。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农村老年人因文化程度与社交范围限制,普通话水平较低,而儿童在学校环境中已能较为熟练地使用普通话,形成“在校讲普通话、在家讲方言”的语言夹层状态。上托小学副校长罗颖表示,此差异本质是不同生活场景的语言选择,普通话则是孩子未来发展的“桥梁”。
推广阻力方面,家庭语言习惯成主要障碍。教师们提到,部分家庭长期用方言交流,影响孩子的普通话学习。教师们支持大学生志愿者投身普通话推广工作,期望他们能通过暑期基层实践、社区宣传等形式深化居民对普通话的价值认同。在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的平衡问题上,教师们认为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普通话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两者缺一不可。
此次访谈为志愿服务队后续“推普+文化传播”项目提供方向。团队将结合教师建议,设计融合方言与普通话元素的多样化活动,在助力普通话推广的同时保留地域文化特色,推动构建多元语言文化生态。
编辑:毛毛雨
审核:唐晓曼
责编:宋嘉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