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任泽亚 李欣阳 彭璘昀)为探寻湖湘农耕文化的当代传承路径,7月7日下午,我校文学院“桃源耕梦,乡土育禾”暑期实践团走进湖南省城头山农耕文化研究院,聚焦农耕器具保护、藏品数字化建档及《中国南方传统农具大全》编撰等核心议题开展实地调研,旨在从这些承载岁月印记的“老物件”中挖掘沉淀千年的农耕文化精神。
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胡桂平介绍,展厅内犁、耙、石磨、镰刀、水车等各式农具按生产环节分类陈列,涵盖长江中下游多个省份,系30余年走访千余个村落征集所得,总量近2万件。目前,研究院正在推进两项重点工作:一方面对重点农耕器具进行扫描和信息录入,完成农耕器具的数字化工程;另一方面加速《中国南方传统农具大全》的编写,深入解读其背后蕴含的生产智慧。胡桂平表示:“‘珍藏农耕记忆,留给子孙后代,弘扬农耕文化,开创美好未来’是我们研究院坚守的初心、砥砺前行的方向。”
实践团认为,研究院以民间力量搭建的农耕保护体系,为官方体系提供重要补充、为文化传承提供多元路径。团队将据此形成相关报告,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推动农耕文化在青年中传播,让“老物件”中的智慧焕发新生。
编辑:毛毛雨
审核:文浩
责编:宋嘉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