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郑依琳 黎帆)为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民居与中华文化的深厚联系,7月2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在白沙洲街道同心园社区开展“民居画卷:中国建筑的地域风情”课程。此次活动由实践团成员王梓玲主讲,实践团成员、社区志愿者及全体学生参与。
王梓玲以北京四合院为起点,详细介绍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不仅学到了四合院的建筑知识,还了解到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到了四合院作为北京传统居住形式的文化价值。王梓玲还向学生们展示了河南地坑院的地下建筑特色。课堂最后聚焦于福建土楼,王梓玲深入讲解了土楼的环形结构和防御功能,以及其在客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土楼的建筑技术和历史沿革,让学生们对这种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民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王梓玲进行课堂总结,说明了传统民居建筑与中华文化的密切联系。
此次课程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地理知识普及,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学生在活动中领略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多样风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和鉴赏力,增强其历史文化底蕴。
责编:杨果
编辑:崔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