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鲁舒颖 张恬蕾 蔺浩楠)7月10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赋能,助力乡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邵阳市绥宁县大园古苗寨,通过深入采访当地苗族插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冬娇,了解苗族插绣的发展历史和非遗传承的现状。
在大园村村支书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曾冬娇家中对其进行采访。曾冬娇首先向队员们介绍苗族插绣的发展历史和特色的“半穿透”式绣法,随后现场展示了插绣作品的制作过程。在采访中,曾冬娇表示插绣是双面绣,绣线在绣布正面堆积成高低不平的立体图案,而反面则平整,这种特殊的绣法难以被机器所替代,并且在完成绣品后仍需对正面图案进行修剪以增强立体感。
另外,实践团也从采访中得知由于必须手工制作,插绣作品的制作时间较长,但回报率较低。同时苗族插绣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主要表现为销售渠道单一化、传播覆盖面小、传承困难等方面。在了解苗族插绣的发展困境后,实践团成员就加大宣传力度及引进年轻力量与曾冬娇进行了探讨。成员们提出可以直播插绣过程及与数字媒体专业制作人员合作等建议,通过多渠道的传播和年轻人才的引入,让这种饱含民族记忆的非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人领略插绣作品的美丽与细腻。
责编:陈淼
编辑:崔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