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郑方圆 黄梓盈 吴燕)7月5日至14日,我校工程与设计学院“守艺匠心,湘火相传“团队前往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团队以非遗文化为落脚点,以实地调研和品牌设计为手段,主要围绕土家织锦、湘西木雕、龙山大头菜、三棒鼓四项非遗项目开展调研和品牌构建工作,旨在以品牌IP建构赋能非遗传承与传播,探析当地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初到龙山县,土家织锦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叶丽萍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叶氏土家织锦传习所以及部分土家织锦作品,并演示了土家织锦的织造过程。后续为深入了解龙山县非遗文化发展现状,团队成员先后拜访了土家织锦国家级传承人刘代娥、土家织锦州级传承人黎承菊、湘西木雕州级传承人侯攀、三棒鼓州级传承人杨妙勤,并与传承人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访谈,从而了解到非遗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此举措也为团队后续进行的品牌数字IP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团队基于调研内容,借助图形设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等多种数字化技术,对现有的非遗产品进行了设计优化,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获得了当地非遗传承人的一致认可。后续,实践团进一步深入挖掘非遗品牌故事,集思广益,为土家织锦、湘西木雕、龙山大头菜、三棒鼓四项非遗项目设计了独特的品牌LOGO、IP形象以及相应的文创产品,力求设计兼具辨识度和现代审美吸引力。此举使团队构建的龙山县域非遗IP群初现雏形,团队计划未来将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IP群范围,使其涵盖龙山县更多的非遗品牌,并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进一步提升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在团队指导老师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我校工程与设计学院“守艺匠心,湘火相传”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对非遗文化保护的号召,通过构建龙山县域IP群,展现了非遗文化传承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有效结合,不仅体现了设计学科的社会责任和价值,也为地方非遗品牌建设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团队将会继续致力于湖湘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以数字设计赋能非遗传承与创新,通过设计的力量,让更多非遗品牌走进大众视野。
审核:王巍
编辑:王芷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