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有哪些堵点?航天强国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先进技术成果如何更好转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国家国防科工局坚持“学与干”结合、“查与改”结合,广泛深入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一线,摸情况、找问题、寻对策,研究部署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举措,推动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
把课堂搬到创新前沿阵地
雁栖湖畔,量子调控实验室、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正加速形成,支撑原始创新的力量正在这里集聚。
日前,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带领机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到北京怀柔,把课堂搬到创新的前沿阵地,参观大科学装置,感受科技自立自强的脉搏。学员们还前往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听取关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专题报告;走进“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感悟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坚定信念和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国家国防科工局通过现场教学、专题学习、集中自学、专题辅导等方式,持续加强理论学习。举办读书班,开展中心组集中学习,通过“每日一学”“每日一答”“每周一赛”,带动全局党员干部参与理论学习,充分发挥“科技大讲堂”等特色学习品牌,使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
开展解剖式调研
上海、南京、成都、兰州、酒泉、沈阳、哈尔滨……一路调研,一路思考。
针对制约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靶心”开展解剖式调研。研究确定“航空数字化转型”“创新军工投融资政策”“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等一批重点调研选题,对50余项重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覆盖18个省份、52个区县,深入一线110余次。各基层党组织开展调研课题145项,有力推动了重点工作。
为了提高调研效果,他们深入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定点帮扶县等,走进军营一线、科研生产一线、民口配套单位一线,形成了立体式调研格局。调研方式灵活多样,实地考察调查、座谈会议、集中研讨、单独交流、随机走访、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探寻国防科技工业存在的重大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推动问题解决。
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发现问题只是开始,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国家国防科工局做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坚持把调查研究实效、调研成果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尺。通过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使调研成果转化的过程成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比如,针对国防科技工业相关单位设备设施向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开放度不高等问题,国家国防科工局充分开展调研,持续推动全行业提高国防科技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共享利用水平,逐步形成资源配置优化、运行管理规范、共享服务高效的科研设施开放共享机制。利用航空试飞科研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试飞对检验飞机零部件可靠性和完善程度的作用,建立规范性适航体系,填补了国家试飞行业适航管理体系的空白,更好地为民用飞机试验提供依据和条件;利用风洞特性,将航天气动试验的风洞技术创新运用在体育训练中,为短道速滑训练提供测力、画面及重心捕捉等数据,大幅提升训练效率。
国家国防科工局还在主题教育期间积极开展“寻宝计划”,组织先进技术供需对接活动,搭建“寻宝、鉴宝、用宝”机制,吸纳优势创新资源和力量投身国防科技工业,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障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对核质谱仪国产化替代问题进行典型解剖,作出加速推动解决核心零部件国产化问题的安排部署,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国内优质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全面推动核质谱仪国产化替代工作。
国家国防科工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克俭表示,将继续学好用好调查研究、问题整改、教育整顿的好方法,狠抓国防科技工业高水平自立自强,不断加强核心能力、扎实推进自主创新,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的重大部署。
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