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报活动结果揭晓,我校文学院邓郭欢、外国语学院周玉娟在评选中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举办。该活动围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主题,旨在树立当代大学生中热爱祖国、品行优良、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榜样,自开展以来,受到各高校师生的密切关注。下一步,我校团委将持续号召全校青年学子向榜样学习、向优秀看齐,用身边的榜样力量引领广大同学不断坚定理想、传承红色基因,鼓励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努力成为可当大用的时代新人。

邓郭欢:红心向党,以师道初心擦亮青春底色!

邓郭欢,男,中共党员,瑶族,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 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现已保送至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育(语文)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他曾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学生会副主席兼宣传部负责人、演讲团理事长等;主持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参与湖南省小学生思政教材读本创编3本;曾获各级奖项荣誉60余项。
一、学海远航,以师道初心擦亮青春底色
邓郭欢来自偏远农村,中学前就读于贫困地区的九年一贯制山区学校,从小艰苦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辛勤指导、自身的不懈努力,让他心中萌生出一个梦想——不仅要走出大山,更要学成归来,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将知识与希望播撒给更多向往山外的孩子。
坚定初心梦想,他毅然填报了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硕士继续攻读学科教学(语文)方向研究生。回顾刚刚过去的本科阶段,两年来的师范技能竞赛,从院初赛落选到替补补位成功,从参与省赛资格抽签到长线备战国赛,每一次培训他都努力准备;整个过程漫长而艰辛,充满未知与挑战,但他始终努力提升。从校赛文科小组第一,再到到省赛文科小组第一,邓郭欢一步一个脚印,在大四时代表学校参加“田家炳杯”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最终在全国147所高校673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一等奖。
为了提升自身的师范综合素养,邓郭欢同学在专业领域的其他方面同样精耕细作。热爱写作,诗歌作品曾获得素兰文学奖一等奖,在《教师文学》等刊物上也偶有发表;小小说《杨拐子》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全国一等奖;编写的新闻报道发表于学习强国、湖南日报等宣传平台。他曾担任演讲团社团理事长、副理事长,任职期间组织开展“新声夺人”演讲比赛、“秦皇山海”全民诵读大会、晚安·夜读等大型语言类活动二十多场,参与人次上千人;他多次参加演讲比赛,曾获市级演讲比赛二等奖、校院级一等奖。他也努力尝试戏剧表演,参演楚魂戏剧社话剧《油漆未干》《美术馆之夜》等,在长沙303剧场、湖南师范大学江边活动中心、湖南大学大礼堂等舞台演出。
以中小学教育改革为研究方向,他连续两年参与了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2020年,主持《“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语文教育类师范生培养模式的转型研究》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现已结项;2021年,参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资源融入戏剧美育的“四力并举”模式研究》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现已结项。
二、红心向党,以中国故事砥砺青春梦想
在努力提升师范专业技能的同时,邓郭欢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将专业学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实践,积极投身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工作中,带头传扬党团先进文化思想,利用自己所学、所长记录和传播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为充分发挥美育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积极作用,他作为“在党旗下成长——优秀大学生党员宣讲团”成员主讲大型党史宣讲会7次,讲述家乡炎陵县“时代楷模”黄诗燕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感人肺腑故事;参与湖南师范大学春、秋季红色论坛,在暑期“三下乡”支教地主办红色论坛,担任主讲人;多次获评优秀主讲人,宣讲覆盖听众上千人次。总导演“红船精神耀中华,百年风雨新征程”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文学院原创诗歌朗诵会,个人导演、参演的原创舞台剧《红色湖南赋》受邀前往桔子洲街道公演,演出引发热烈反响。
强化以赛促学,助力红色文化活起来。在参与国家、省级比赛中真实地了解红色历史,奔赴汝城县沙洲村实地调研,优化成果形成可视红色资源。该成果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湖南省一等奖,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国家级二等奖,视频作品《从“半条被子”到“幸福路子”的胜利密码》网络累计点击量破30万,通过互联网传播真切可感的红色力量,辐射带动更多青年学生突破空间限制、感受朋辈风采、体验远程红色教育,作品获“最具感染力奖”。他还参与到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团队作品《请回答1949》获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国家级优秀奖。
矢志立德树人,助力思政教育火起来。他助力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入湖南省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邓验老师的团队,参与编创《祖国在我心中》《我和祖国共成长》《心向祖国心向党》(小学中高年级版)三本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读本,书籍出版后在湖南省全省各大小学好评如潮。
三、务实担当,以志愿服务贡献青春力量
邓郭欢在艰辛的求学环境中慢慢走到了现在,他对“责任”与“奉献”二词有着更真切的理解。大学学生干部的任职经历,滋养着他成长、给予着他力量。从部门干事成长为身肩重任的团委负责人,面对不断变化和充满挑战的工作,角色在变,但他始终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和为同学服务的奉献精神,严谨细致、勤勤恳恳地完成每一项任务。这不仅让他获得了老师同学的赞许,还让他作为优秀共青团干部代表,在2021年度全校五四表彰大会上发言;而在他担任文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期间,文学院团委还获评了“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
他在志愿服务中激扬青春朝气,身体力行地传递着正能量。不仅积极参与“三下乡”支教、校庆接待、社区服务等学校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还参与“5·18”国际博物馆日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志愿者等,因此获评“高原鹅”高校学生线上援鄂行动优秀志愿者、“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优秀志愿者、湖南师范大学“百优青年志愿者”,他用实际行动,展现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他主动报名成为了西部计划志愿者、湖南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担任分队长奔赴湘西永顺支教一年,回到那个他熟悉的基层,去学习,去担当,去奉献。在谈到即将到来的支教工作时,他说道:“我生在偏远山区,深知一位好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做教书人,更要做播种者,种奋发向上的种子,不做学生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周玉娟:实干笃行,以青春韶华砥砺峥嵘岁月!

周玉娟,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周玉娟来自祁连山下的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面对家庭困苦,她自立自强,努力攀登;聚焦学习主业,她勤学求知,积极奋进;立足社会责任,她实干笃行,勇于担当,坚持以青春韶华砥砺峥嵘岁月。她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优秀研究生”“优秀志愿者”“先进团员”等荣誉称号。
一、坚定意志,做自立自强的“攀登者”
她生长在丝路走廊一个自然资源匮乏,气候环境恶劣的偏远乡村,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她坚定的意志。从小她便暗自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境遇。她自小常与父母面朝黄土劳作于田间地埂,父母祖辈皆为披星戴月的守田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父母力图让家中三个孩子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常年身兼数职,身体积劳成疾。姐姐步入大学之际她和弟弟考入了高中,为减轻家庭重担,她心中出现过辍学扶家,供弟弟完成学业的念头,但父母坚决主张一碗水端平,父亲为支撑家庭,外出开货车赚取生活费,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因气候干燥,父亲的货车夜间失火损毁,经济损失严重。背负着自己的求知梦想,背负着父母的殷殷期望,她立誓要奋学强志。“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2016年,她同弟弟如愿考入大学,开始了自己的“攀登之路”。
二、锤炼本领,做研精覃思的“奋进者”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走出乡村的她,一直保持着质朴纯良的品质,物欲并没有冲蚀她的信念与原则。大学期间,她努力学习、勤于思考,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因专业成绩优异,她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研究生推免资格,成功保研至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习期间,她不忘初心,足履实地,更加认真锤炼本领。2021年1月至6月,她参与了国家级项目支撑的天津大学语言实验室翻译项目,验收成果为“优秀”。
科研方面,她刻苦钻研巴基斯坦的国父“伊克巴尔”,继续丰富国内对其的研究,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进文化交流,并就此主题发表了学术论文,受到了本领域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她还参加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全国南亚语种专业建设与国别区域研究研讨会”“伊克巴尔在中国的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等数场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主旨发言。她跨学科研究的创新精神和对科研对象的专注热爱受到了南亚和中东相关学者的青睐,凭借丰硕的科研成果,她获得了学校“优秀研究生”的荣誉称号。
2019年,她获得公派自费前往伊朗交换留学的机会,迫切于对知识的渴求和语言的实践,她省吃俭用、勤工助学,交换留学期间,她一刻也没有懈怠。为了提升口语交流,常常通宵达旦地背诵电影台词和新闻采访;为了提升专业能力,她“5+2”“白+黑”浸泡在图书馆内,不断汲取知识的滋养。同时,她还凭借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向国外友人讲述中国故事,做好一名中华优秀文化输出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自觉肩负起发扬中华文化的重任。
三、实干笃行,做求真力行的“担当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要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对人民的感情与对现实的关怀转化为勤奋学习、不懈奋斗的不竭动力,在祖国大地上汲取养分,探寻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方向。
日常学习中她也主动将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发挥专业所长,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她为政法机关提供时政新闻翻译服务;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之教育振兴,通过发挥自己的外语优势,参加了学院的“乡村外语教育实践基地”巾帼志愿服务,带领留学生走进中国乡村,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展示中国乡村的美好形象,更好地帮助世界理解中国,助力中国沟通世界,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担任第三届和第四届“外教社杯”湖南省高校跨文化能力大赛、英语学科建设与英语教育研究院长论坛、首届翻译传播国际论坛、第三届全国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大赛、第六届湖南省高校外语学科院长(系主任)论坛等活动的志愿者工作并被评为“优秀志愿者”;积极参加“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在湖南的经济建设中贡献了高校学子的力量。
另一方面,坚持崇德向善,在社会实践中彰显人生价值。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她助力社会同心抗疫,坚持为街道社区的外国人提供志愿者翻译服务;她积极报名并号召同学一起参加抗击疫情防控志愿者小组活动,为校园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深入社会,她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个人价值。知愈明,行愈笃!来自西北地区的她,经历过疾风扬尘,酷暑严寒,更能与人间冷暖感同身受。
生活中,她虽然自己经济拮据,但总是保持乐观大方,从不忘好善乐施。背负着六年之久的学债,每次听到社会苦楚,她仍会节衣缩食,拿出一些生活费为社会作贡献。武汉地区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她与同学积极捐款援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河南遭受暴雨袭击,她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上为受灾女性捐赠了卫生包。平时她也关注流浪猫救助等公益活动,和同学一起为救助站捐赠旧衣物,守护流浪动物……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她在奋斗中释放自己的青春激情,追逐自己的青春理想。以青春之己、奋斗之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